伟大的悲剧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写成解说词,并配上电脑。课件。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南极探险歌曲,使学生进入情境。)
一、预习汇报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们的导游们,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
(展示南极风光,南极动物等图片或录像,配上字幕,音乐,导游解说)
第一位导游:各位游客朋友,请往前看,南极大陆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下面现有我给大家介绍有关南极的地理知识: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第二位导游:我来讲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
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零下89.2度。
2、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
3、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第三位导游:来到南极,拜访这里的主人是不能少的:
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他们早已在伸长脖子在企盼我们的到来。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师:各位旅客,这次愉快的南极之旅即将结束了,在旅行中我们既饱览了南极风光,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那么,是谁揭开南极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呢?(勇敢的探险家和科学家)
二、导入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由此引入本文课题(展示图片引入题目)
三、学习目标(展示)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展示图片,配入风雪交加的背景音乐(倾听雪暴声)
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
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2、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加入音乐)注意环境描写。
(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每复述完后打在图片上)
(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
(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五、研读课文
1、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展示题目)
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展示斯科特探险队)
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
师:从文中的那些地方可看出?“无垠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
师:知道自己失败了,成了亚军,斯科特一行人悲伤到了极点(展示失败之悲),但他们还不得不干什么?
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
师:体现在哪?(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展示作证之悲)
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师:为什么牺牲了?(遇到险阻)都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因此,他们斗不过这些归途中的困难,壮烈牺牲了。(死亡之悲)
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斯科特)作者以及世人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不是)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世人之悲)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边朗读边展示画面,加入朗读内容)
一组
代表回答:A我们组认为
第1段:“1912年1月——几乎已经完成。”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 ……此处隐藏5287个字……作家,他没有看到成功者的风光而是关注了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启迪,给斯科特立传意义更大。
②对英雄的无比的崇敬和赞美。
二 、研读赏析
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一些重点的片断和细节,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断,深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给你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是什么震撼了你?(先读一读,四人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一下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崇高的优秀的品质
明确:诚信,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坚毅、超人的勇气、英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事业的执著(为了事业献身)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对祖国、对朋友、同伴、亲人……,怀着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世界)
3.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伟大的悲剧》,“伟大”指什么?“悲剧”指什么?
明确:伟大:指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
悲剧:他们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他们在比赛中失败了,而且要为胜利者作证
三 、拓展延伸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去探险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明确:认识自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为科学做出贡献)、挑战人类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人人都要找到一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而斯科特选择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悲壮的结局。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联系实际讨论。
希望这些英雄的事迹可以真正震撼大家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
你有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英雄吗?谈一谈他的事迹。
四 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斯科特南极探险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授我主要抓住的是对文章细节内容的品读,通过学生的品读来感受斯科特等五人的高尚人格,体味他们的悲剧色彩,使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震荡。
我想本节课的教授还应该重点再突出一些,在研读赏析的时候抓住斯科特等人的诚信、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因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私,团结的意识比较差,在集体中更不愿意进行一点自我牺牲,而且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失掉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些思想观念的渗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体现语文人文色彩的重要方面。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文档为doc格式